探索塑料污染源头治理新途径安吉以竹代塑为全
塑料污染已演变为全球性的问题。日前,在联合国环境署举办的亚太地区塑料污染治理闭门会议上,来自浙江湖州安吉的“以竹代塑”竹产品,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的目光。“这些包包、笔记本,都是竹子做成的,既富有安吉特色又绿色环保。”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安吉分局副局长钟永梅向与会嘉宾分享道,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。至此,安吉“以竹代塑”实践再一次站上国际环保舞台,助力塑料污染治理和绿色消费转型,为全球低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。
“自2022年以来,我县在全球率先落实‘以竹代塑’倡议,通过健全政策支撑体系、聚焦完善产业发展、拓宽应用场景和浓厚社会参与氛围,持续探索塑料污染源头治理新途径。”在闭门会议上,安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沈斌介绍道。
安吉县竹林面积100万亩,是“中国第一竹乡”,素有“世界竹子看中国、中国竹子看浙江、浙江竹子看安吉”的美誉。近年来,安吉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立足竹子做“竹”文章,全县立竹量、商品竹年产量、竹业年产值、竹制品年出口额、竹业经济综合实力五个指标在全国均名列前茅,获批建设中国首个国家级“以竹代塑”应用推广基地。2024年,全县竹产业总产值突破190亿元。
小竹子撬动大产业,安吉“以竹代塑”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,正呈现广阔发展前景。
近年来,安吉发布了首批竹日用品、竹人造板、竹质地板、竹工艺品、竹质家具等10大类62种竹产品碳足迹碳标签成果,引导社会低碳消费。同时,将“以竹代塑”产品嵌入“两山绿币”体系,已累计发放“两山绿币”4500万个,引导居民参与“以竹代塑”消费5万人次。安吉县发改局、林业局等29家部门通力合作,推动行政、住宿餐饮、生活服务、重点产业配套等重点领域的“以竹代塑”产品应用工作,开展竹制品进景区、进民宿、进酒店、进馆所、进商超、进街区“六进工程”,从竹制全降解塑料袋、竹餐具(竹包装)扩面至外卖“竹四小件”、民宿酒店“竹六小件”等其他用品,竹子已走进安吉千家万户。
竹子一头连着生态文明,另一头连着的共同富裕。安吉还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竹林碳汇改革,实现了“林地流转-统一经营-碳汇收储-平台交易-收益反哺”的全链条闭环机制,真正实现“存入绿水青山,取出金山银山”,全县累计发放竹林碳汇分红4.99亿元。
同时,安吉积极推动全球参与,与欧盟亚洲中心签订合作协议,与国际竹藤组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为应对全球塑料危机和气候变化,提供基于自然的“竹”方案,助力实现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目标,同国际社会同舟共济、携手合作,加快落实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。
“对标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要求,我县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,在国家‘双碳’战略中找准突破口,进一步丰富以竹代塑应用场景,为全球绿色创新发展和低碳转型实践提供新思路、新智慧、新途径。”沈斌表示。